福建舰又动了,全球眼球跟着转。这艘巨舰掀起的浪花里,藏着个老问题:中国到底需要多少艘航母?这可不是菜市场买菜,说个数就完了。它是一盘大棋,落子在哪儿,得看国力、胃口、还有我们想把中国放到未来世界哪个位置上。所以,不能光盯着“几艘”,得琢磨“为啥”和“怎么造”。
谈数量前,先看看咱能造啥样的。从当年学步的“辽宁”,到自己琢磨的“山东”,再到现在让世界瞪眼的“福建”,十几年走完别人半个世纪的路。这背后,是整个工业体系的一次总动员。
靠的是啥?是钢筋铁骨,是遍布全国的工业脉络,是那些造特种钢、大龙门吊、精密电子设备的成千上万家企业。从基础材料到高端系统,都得跟得上。这才是我们敢谈航母舰队规模的真正底气。
辽宁舰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航母,怎么操纵它,是个手把手教的老师傅。山东舰则像个学成出师的徒弟,在前一个基础上做了改进优化,证明我们自己也能把这房子盖起来。
而福建舰,那可真是跨越式的一步。它装了电磁弹射,一下就甩掉了滑跃起飞在舰载机起飞重量和出动效率上的先天不足。这就像造房子不仅有了骨架,还一步到位装上了最先进的电梯和中央空调。
想想看,预警机能飞了,视野一下扩展几百公里。歼-15T、歼-35这样的作战飞机能满油满弹起飞了,拳头硬度和打击范围呈几何级增长。福建舰的出现,让中国海军航母的力量,从家门口防御,变成了能伸到远方的强力拳头。
明白咱能造啥了,再来说需要多少,这才有谱。航母这玩意儿,得看你拿它干啥。首要任务,当然是“看家护院”。我们有广阔的海岸线和海洋国土,南海、东海、黄海,这三大海域的安全稳定是核心利益。
为了确保在任何一个战略方向上,都能随时拉出一支有威慑力的航母编队,同时考虑到舰本身也需要轮换、维护和升级,不能连轴转。这就像一个家庭不能只有一个壮劳力,得有备用的。
军事上常说,要保证一艘舰在前线部署,至少得有两艘在后方轮换准备,一艘维护保养,一艘训练。这样算下来,如果我们想在每个重要方向都保持一个航母战斗群作为核心力量,那理论上每个方向都需要三艘航母。
但显然,一下搞出九艘甚至更多,不现实也没必要。一个更务实、也足以应对绝大多数区域突发情况的配置是,为每个舰队配备两艘航母,总数达到六艘。
这样,可以保证每个舰队辖区内,始终有一艘航母在航或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,另一艘则可以从容地进行维护保养或承担训练任务。六艘航母,就像是我们家门口常驻的几个带刀护卫,确保万里海疆的基本安宁。
但光看家护院不够。咱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,经济命脉连着远洋航线。从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,再到遥远的亚丁湾,哪儿都是我们“走出去”的生命线。保护这些线,光守在家里可不行,得具备远洋护航和力量投送的能力。
这就对航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六艘常规动力航母的配置,可以支撑我们向印度洋等关键海域进行阶段性、常态化的力量辐射。但如果要在全球范围内保护我们的利益,尤其是在远离本土基地的地方长时间部署,常规动力航母就有点腿短了。
它需要庞大的补给舰队如影随形,续航力和自持力受到很大限制。这时候,核动力航母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。它拥有近乎无限的续航力,可以长时间保持高航速机动,摆脱了对海外基地的部分依赖。
这对我们这种海外基地数量远不及美国的国家尤其重要,核动力航母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的海外领土和战略支点。因此,如果眼光放得更远,想在全球范围说得上话、管得上事,那得在六七艘常规舰的基础上,再加几艘核动力大舰。
组成个八到十艘的大家庭,形成常规动力与核动力混合搭配的编队,才能真正做到能打出去,也能护回来,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。这才是具备全球影响力的蓝水海军该有的模样。
不过,造出航母只是第一步。现代海战,玩的是体系作战。航母的战斗力,来自于整个航母战斗群的协同能力。谈需要多少艘航母,也得看看配套的“软件”和“硬件”是否跟得上。
“硬件”上,一艘航母出海,可不是“孤家寡人”。它至少得跟着1-2艘具备强大区域防空能力的055大驱,2-4艘性能均衡的052D/DL驱逐舰,1-2艘054A/B护卫舰负责反潜和中近程防御。
水下还得有1-2艘核潜艇保驾护航。别忘了,还有一艘数万吨级的901型综合补给舰,这可是战斗群的“超级奶妈”,没了它,大家都没油没弹。这些“带刀护卫”和后勤力量,得跟着航母数量一起涨。
好消息是,这些年我们这些配套舰艇如下饺子般服役,速度挺快,为航母舰队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硬件底子是有的。
但有了坚固的“房子”,还得有能住进去并高效使用这套“房子”的人。这就涉及到“软件”——人才。培养一名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,其难度和成本远超同级别的陆基飞行员,他们是真正的“刀尖上的舞者”。
而要培养一支数千人规模、能够高效协同运作航母的舰员队伍,更是个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积累的庞大工程。从甲板调度、弹药转运,到战机维护、整个战斗群的联合作战指挥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。
航母造得快,这是我们工业能力的体现。但能熟练操纵它们,让它们发挥出最大战力的人,可没那么快能批量生产。我们航母数量的增长速度,最终也必将受到这个“人才成长周期”的制约。
所以啊,中国到底需要多少艘航母?没有标准答案,它是个不断调整的数字,取决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实力。眼下和未来一段时间,以满足区域威慑和核心利益维护为目标,稳步建成一支由六到八艘高性能常规动力航母组成的核心力量,是现实且必要的。这足以让我们在西太平洋地区挺直腰杆,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。
再往远看,随着国家利益的全球拓展和技术的不断成熟,发展核动力航母,构建一支规模更大、具备全球到达能力的蓝水海军,也将从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。路还很长,但每一步,我们都走得无比坚实。
天创优配-外盘配资公司-安庆股票配资-武汉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