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申论考试中,小题(归纳概括、综合分析、提出对策等)占据总分值的半壁江山,但许多考生因"找不到要点""表述不准确"等问题频繁丢分。其实,申论小题的核心能力并非自由创作,而是精准提炼与规范转述材料信息。掌握科学的"抄材料"方法,能让答案既符合题干要求,又避免主观臆断。本文将从三个维度解析"抄材料"的得分技巧。
一、破除误区:"抄材料"≠机械复制
真正的高分"抄材料"是带着逻辑的精准转述,需遵循三大原则:
身份适配原则
考生作为"准公务员",需以政府视角提炼材料。例如,群众反映"办事要盖十几个章",应转述为"行政审批流程繁琐,存在多头管理问题",而非直接引用"盖十几个章"的口语化表达。
关键词锁定原则
重点关注材料中的高频词、权威表述、政策用语。如"乡村振兴战略""放管服改革""社会治理现代化"等术语,往往是得分点核心。
展开剩余74%分层提炼原则
对长段落材料采用"首尾句定位法":开头总起句提炼核心观点,结尾总结句确认要点完整性,中间案例数据作为支撑补充。
二、四步法实现精准"抄写"
步骤1:审题圈定关键词
用不同符号标注题干中的任务类型(概括问题/原因/影响)、限定范围(根据给定资料X)、身份要求(从政府角度提出建议)。例如:
"根据材料3,概括H市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"(任务:概括问题;范围:材料3;身份:隐含政府视角)
步骤2:材料标注体系化
建立三级标注系统:
红色:核心观点句(如专家建议、政策条文)
蓝色:案例数据(用于佐证观点)
绿色:问题表现/对策措施(直接对应答题要点)
步骤3:要点整合去冗余
对标注内容进行三步处理:
① 合并同类项:将分散的相似表述归为一点(如"群众反映办事难""企业抱怨审批慢"合并为"行政服务效率低下")
② 提炼主谓宾:删除冗余修饰词,保留"主体+行为+结果"结构(如"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"→"开展专项整治,改善市场秩序")
③ 逻辑排序:按照"问题-原因-影响-对策"或"重要性-紧迫性-可行性"等逻辑链排列要点。
步骤4:规范表述升维度
将口语化表述转化为政策语言:
原始表述"老百姓没钱看病",可转述为"医疗保障覆盖不足";
"道路坑洼不平"可提炼为"基础设施老化严重";
"干部不作为"可升维为"行政执行力弱化"。
三、高频场景应对策略
场景1:数据型材料处理
当材料出现大量数据时,重点提取对比关系和趋势变化:
"2018年A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0天,2022年增至310天"可转述为"空气质量显著改善,优良天数五年增加100天"。
场景2:案例型材料提炼
采用"主体+行为+结果"公式:
"某社区通过建立'红色物业',解决停车难问题,居民满意度提升40%"可转述为"创新物业管理模式,有效化解社区治理难题"。
场景3:观点型材料整合
对专家、群众、官员的不同意见,需进行立场统一化处理:
群众认为"政策落实打折扣",官员承认"执行存在偏差",可综合转述为"政策执行环节存在衰减效应"。
四、避坑指南:三大常见失误
过度引申:材料未提及"制度建设",却主观添加"需完善法律法规",属于超纲作答。
要点遗漏:忽略材料中的转折词(但/然而)、结论词(因此/由此可见),导致关键信息丢失。
表述绝对化:将"部分群众反映"转述为"全体市民认为",扩大事实范围。
结语
申论小题的"抄材料"本质是戴着镣铐跳舞,既需要严格依据给定资料,又要展现公务员应有的政策素养。建议考生通过"真题标注训练+规范表述积累+逻辑框架搭建"三步走策略,将"抄材料"转化为精准得分利器。记住:好的申论答案,永远是材料信息与政府思维的完美融合。
发布于:山东省天创优配-外盘配资公司-安庆股票配资-武汉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