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赢孙颖莎和王曼昱的小将陈熠,为何很难让人说与队友竞争力太高
21岁的陈熠在短短几个月内连续击败孙颖莎和王曼昱,这样的战绩放在任何年轻选手身上都足以引发轰动。
但奇怪的是,尽管她在外战中也屡次战胜日本主力早田希娜和张本美和,外界对她的评价却始终带着一丝保留——她的“竞争力”似乎还不够高?
这听起来有点矛盾。
一个能赢下世界排名前几的选手,怎么还会被质疑“竞争力不足”?
但如果你仔细看国乒内部的竞争生态,就会发现,陈熠的崛起恰恰暴露了中国女乒一个微妙的现实:赢主力容易,站稳脚跟难。
连克两大主力,陈熠的爆发并非偶然
今年7月的美国大满贯赛,陈熠在女单1/8决赛中以3-1击败孙颖莎,让不少人第一次注意到她的存在。
而更让人意外的是,在随后的横滨冠军赛上,她在1-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王曼昱,决胜局甚至在7-10落后的绝境下连拿5分,硬生生把比赛翻盘。
这样的表现,放在任何年轻选手身上都堪称惊艳。
毕竟,孙颖莎和王曼昱是国乒的绝对核心,世界排名长期稳居前二,而陈熠此前在国际赛场的存在感并不强。
更关键的是,她的同龄人蒯曼虽然也赢过王曼昱,但从未击败过孙颖莎,而陈熠却能在短时间内连续突破两位主力,这显然不是运气能解释的。
外战同样亮眼,早田希娜、张本美和都成手下败将
如果说赢队友可能被质疑“内战内行”,那陈熠的外战表现同样无可挑剔。
美国大满贯赛上,她在击败孙颖莎后,紧接着在1/4决赛4-3力克日本一姐早田希娜,而这已经是她今年第二次战胜早田希娜。
更关键的是,在6月的卢布雅尔那球星赛上,她还以3-2击败了张本美和——这位日本新星今年曾4-0横扫蒯曼,被视作国乒未来最大的外敌之一。
相比之下,蒯曼输给张本美和时曾引发争议,而陈熠却能稳稳拿下,这让她在外战上的表现显得更加可靠。
为什么还是有人觉得她“竞争力不够”?
既然内外战都这么强,为什么陈熠仍然难以被完全认可?
问题可能出在国乒的竞争逻辑上。
首先,国乒的“主力层”不仅仅是看一两场胜利,而是看长期稳定性和大赛表现。
陈熠虽然能爆冷赢球,但她的世界排名刚刚进入前十,整体战绩积累还不够厚实。
相比之下,孙颖莎、王曼昱、陈梦等人已经在世界大赛中证明过自己,而陈熠还需要更多高光时刻来巩固地位。
其次,国乒教练组对年轻选手的考察往往更严格。
赢一场可以算黑马,但连续赢才能算真本事。
陈熠的爆发时间还太短,如果接下来她能持续击败顶尖选手,甚至在大赛(如世乒赛、奥运会)中有所突破,那她的“竞争力”自然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。
最后,国乒内部的竞争环境极其残酷。
像王艺迪、陈幸同这些中生代选手尚且难以稳定冲击主力位置,更别说陈熠这样的新人。
即便她能赢孙颖莎、王曼昱,但如果不能在外战中保持超高胜率,教练组可能仍然会更信任经验更丰富的老将。
陈熠的下一步:用持续表现打破质疑
目前来看,陈熠已经证明了自己有击败任何顶尖选手的能力,但要想真正跻身主力层,她还需要在更多关键比赛中证明自己的稳定性。
毕竟,国乒的历史上,昙花一现的黑马不少,但能长期站稳脚跟的才是真正的强者。
对于陈熠来说,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都是机会。
如果她能继续保持对主力选手的胜率,甚至在未来大赛中走得更远,那么关于她“竞争力”的讨论自然会消失。
而现在,她只需要做一件事——用球拍说话。
天创优配-外盘配资公司-安庆股票配资-武汉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